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:61120190002

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29-63907152

新闻热线:029-86253335

流年无声 珍惜与共—— 庆贺《阳光报》更名二十周年

2024-08-21 09:22:03 来源:阳光网-阳光报

■陈玉莲

结缘《阳光报》是2019年初,六年了。记得,我的《南国秋思》刚刚完稿,正在手机上改稿,《铜川文苑》总编李拥军老师打电话问我有原创稿子吗?我说有,他让我尽快发给他。我还以为他的平台缺稿,改好后就发给了他,没想到第三天,我的第一篇稿子就上了《阳光报》。这是我没想到的喜悦啊!朋友们纷纷为我点赞并给予鼓励和支持。有了读者的肯定,我信心倍增。恍惚间六载光阴里,我在《阳光报》副刊上发表散文二十多篇。每次编辑老师微信发来电子版时,我喜不自禁。收到邮寄的报纸,看得见,摸得着的铅字文,我的眼眸潮湿了,第一时间拍照发给舅舅。他发来八个字:你们赶上好时代了。我深深地感觉到,如今创作文学是幸福的,无论写得怎样,只要有文学性,都有发表传播的平台和报刊。这自然要感谢这个互联网时代。

我舅舅说,他年轻时,发表作品实在太难了。只有投寄报刊一条路,能不能发表出来,除了写作水平之外,常常还要看编辑的水平和个人喜好。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局面。我目睹过舅舅退稿后的惆怅和无奈。

曾经的曾经,我舅舅为了寻找文学发表出路,在教学期间办黑板报、编发油印校报,这一切我都目睹过。后来他又组织学生青年学会,办校刊,没有经费,他自己掏钱,办了两期。这种种的努力,其实都是在寻找一个自由发表作品的平台,让更多爱好文学的老师及学生的精品作文被传播出去。

如今,发展到自由选择平台,对于创作人来说,不是幸福吗?有人问我对微信公众号有何看法?我说好,实在是太好了。万类霜天竞自由。这才有点儿平等的气象。至于写得好与坏,自然由读者和时间来淘汰。

新媒体的横空出世,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,它挣脱了作家身上的种种束缚和禁锢,拆除了长期以来阻隔在作家与读者之间的重重樊篱,使文学的生态重新回归自然,走近生活,实现了作者与读者的直接对话。这应该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,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一样,足可以载入人类文明的史册。

文字有灵性,亦有温度。长久以来,有些文学爱好者总是受各种官方媒体的制约和控制,在一种既定的框架内思考和写作,日浸月染,得不到认可,受限于发表。同时也限制了创作的思维和想象力,使其困守在固定的格局里难以示众,阻止其向更高、更深入、更广阔的领域迈进。新媒体的异军突起,打破了传统媒体垄断式的格局,并通过简便快捷的手机阅读方式,拆掉了隔离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种种藩篱,实现了作者与读者的直接对话,使文学回归到其本应有的状态。推己及人,这才是文学原本应有的生态,是文学的返璞归真,形成了读者与作者的良性循环。

《阳光报》微报纸、新媒体深入十三朝古都长安人的心里乃至更远,是大家共同守护的一份记忆。更名二十年后刷新,更是维系一条文脉,陶冶一份情操,相互促进,将文学艺术这项神圣的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高峰,是一方地域文化的烟火。

无论多么高雅深奥的作品,没有经过读者的广泛阅读和检验,都很难说是一部好作品。对于一个作者来说,相信读者永远是不会错的,因为读者是大众。读者是作者的生存之本,是作者永远可以信任和依靠的力量。客观而言,读者确实也是分层次的,人来人往,良莠不齐,各怀异想,实属常态。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,创作出好的作品,终究是要呈现给读者看的,也是通过读者来最终完成的。读者与作者并没有天然的分水岭,好多作者往往也就是读者,作者在不写作的时候,总是要通过书籍、公号、报刊书籍等阅读来充实自己,这时候作者就是一个标准的读者,甚至会超越一般的读者。一份报纸在手,一杯香茗在桌前袅袅飘香,何等的惬意!

文学平台及报刊横流,精选方显品位。群鸟竞飞,才知鹰翔高远。大浪淘沙才能淘出金子来,如果连沙子也就那么几颗,且硬说那就是金子,岂不是自欺欺人么?好的文字源自心灵深处的活水,清冽而纯净,带着自然和生命散发出的纯正芬芳,《阳光报》副刊择稿就是如此,多元化,包括小说、散文、诗歌、戏剧等多种体裁。名家作品集聚,更多更美的清新散文诗歌比比皆是,关注《阳光报》公众号,搜索“作者或作品”便一目了然。

可喜的是,《阳光报》这种共振现象的出现让我们欣喜、温馨。

适逢《阳光报》更名二十周年,我衷心地送去一份祝福。二十岁,恰大学在读,愿一路芳华。我觉得所有赐稿给《阳光报》的作家都参与进来为好,以文学的名义,送去祝福,给二十岁的青年报一份温暖的祝福,祝福《阳光报》永远阳光。

睹一叶而知秋,窥一斑而见全豹。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菩提。众人的认可,实际上就是成功。对于一个严肃的媒体平台来说,从来都不怕接受作者、读者及时光的检验和淘洗。呈现文艺佳作,搭建交流平台,享受惬意生活,因为,生活不只有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,这就是《阳光报》的常青树。

走过二十年,实属不易,旧岁渐渐远去,在一念虔诚的情怀里,感知真实的情愫,以及那些精神的皈依。缘分的馈赠,绵延无边,流年无声,珍惜与共。

作者简介:陈玉莲,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、铜川市作协会员、铜川市新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。爱好文学,在《阳光报》等多家省、市报刊上发表作品若干。)

责任编辑:任佳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