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:61120190002
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29-63907152
2025-05-12 20:53:33 来源:阳光网-阳光报
阳光讯(记者 梁萌 通讯员 陈涵)在广袤的乡村田野间,有这样一群“藏蓝身影”,他们以党建为“红色引擎”,以科技为“智慧羽翼”,以调解为“柔性纽带”,以应急为“硬核支撑”,在乡村治理的最前沿构筑起守护平安的立体防线。公安灞桥分局红旗派出所高桥警务室创新推行“四维工作法”,将警务工作深度融入乡村肌理,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科技破解难题,用真心换取民心,书写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生动答卷。
党建引领:红盾耀乡土,警村共治聚合力
警村联建“共治办公室”,田间议事解民忧。高桥警务室以“警村共治”为抓手,与村党支部成立“警村共治办公室”,依托每月固定开展的“村院议事会”,将矛盾调解、反诈宣传等警务工作嵌入乡村治理全流程,对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实行“接单—办理—反馈”闭环管理。
清晨六点,高桥村驻村民警苏兴国接到村民赵大哥求助:“河道水第三次淹田了!”苏兴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发现辖区某工地因施工与村民引发淹田纠纷。苏兴国立即启动“村院议事会”调解机制,联合村支书、老党员组成调解小组,一边结合施工需求优化规划减少扰民,一边引导村民为工程建设建言献策。不到两小时,双方达成和解。“警村共治”机制实施以来,累计解决民生诉求77件,群众满意度达100%。
民警责任区“三必到”,情系重点户暖民心。高桥警务室对高桥村及周边辐射的137户重点家庭(含留守儿童、留守老人、困难群众),严格兑现“突发事件必到、矛盾激化必到、群众求助必到”承诺。今年4月15日清晨,正值高桥村“阳历258”物资交流大会,社区民警苏兴国提前到岗值守。刚抵达警务室,村委会门房小卖部店主小秦匆匆跑来告知:会上一名老太太突发晕厥倒地,周围群众慌乱不已。苏兴国立即赶赴现场,确认患者为村内留守老人,其家属均在城区工作,无法及时赶回。他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,考虑到高桥村距最近医院有11公里,又迅速联系300米外的村卫生室,协同村卫生室医生携带急救器材返回现场开展先期救治,同时通知社区网格员疏导围观群众。经科学急救,老人转危为安,家属赶到后再三致谢。从接警响应、现场急救到协调送医、全程陪护,每个环节均彰显“人民至上”的服务理念,成为“三必到”承诺的生动实践。
智慧防控:科技赋能护田园,精准巡防筑屏障
智能监控织密防控网,热力图精准导巡防。过去,村里监控设施匮乏,田间地头、村口巷道常有盗窃案发生,损失虽不大却让大伙安全感不足。苏兴国带着同事走遍全村100条街道,发现村内宅基地分布不均,村道狭窄且死角众多,存在14处监控盲区。他揣着标定的“隐患地图”跑村委会、找乡贤协调,不到1个月就协调加装了22个智能监控,还说服6户农户将自家“看家摄像头”接入村监控室平台,实现村口、主干道,人员密集区域全覆盖,真正形成“空中天眼+地面巡逻”立体防控网。
政务前移“家门口办”,代办服务暖特殊群体。去年10月,苏兴国在走访常家湾村时,发现独居的常玉涛老人正对着过期身份证发愁。老人因脑梗导致行动便,女儿在外打工,一年多来迟迟无法去派出所上换证,医保都被停了。
“常大爷,我明天想办法带您去办理!”苏兴国拍着胸脯保证。第二天一大早,他和同事开着车就来到了常大爷家中,告诉他“走,我们两个人带上你去办证。”到达警务室后很快便为大爷将业务办好了。截至目前,警务室的累计为30余名群众上门办理户政业务50余件,提供咨询服务400余次。
最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动的是“集中代办”服务。2024年秋季,辖区金水河木材厂9名工人急需居住证办理社保,苏兴国主动当起 “跑腿员”,收集好材料后在派出所和厂区之间往返三趟,硬是在周末前把热乎乎的居住证送到工人手中。“以前办个证得请假跑户籍室,现在民警帮我们‘跑腿’,来回能省半天功夫!”厂长张老板特意送来锦旗。据统计,警务室推行的代办服务已累计跑腿达3000余公里,真正把政务服务送到了“炕头边”“厂门口”。
矛盾化解:枫桥经验本土化,乡音乡情化纠纷
三级联调+乡贤说理,柔性化解田间矛盾。高桥警务室将“枫桥经验”与乡土治理深度融合,构建“网格员初调—警务室详调—派出所联调”三级调解机制,同时吸纳司法所干部、老村干、乡贤组成“和事佬”调解队,通过实地丈量、档案比对、族老说理等方式柔性化纷,为防止矛盾反弹,民警还定期回访,彻底解开心结。推行以来累计调解各类纠纷189起。针对反复报警、情绪激化的矛盾,创新“红蓝黄三色预警”机制:标为“红色预警”的张某宅基地纠纷中,社区民警苏兴国以“喝茶谈心”拉近距离,用档案室泛黄图纸还原权属边界,再邀支部委员“晒账本”、族老“论界石”,让当事人二十年来“被占一尺地”的执念在事实面前逐渐消解,最终双方在村委会握手言和,那把深夜砸墙的锤子被扔进了村口枯井。3起险些“民转刑”的案例证明,这套预警模式,让村民真切感受到“说理不偏私、化解有温度”。
法宣驿站+巡演大集,培育乡村“法律明白人”。高桥警务室创新推行“法宣驿站+巡演大集”双轨普法模式:一方面以警务室为阵地,配备咨询热线、法律书籍并定期开展宣法活动;另一方面依托“赶集日”“文化节”等节点,组建“警民宣传小组”,将反诈知识、土地法规等编成故事、问答,让群众在轻松氛围中提升法律意识。
其中,村民答大哥的经历堪称典型。答大哥有过被骗经历,在民警的引导下,他经常主动参加派出所反诈讲座、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,逐渐成为村里的“反诈积极分子”:遇可疑电话主动提醒村民、查证群内不明链接风险。2025年3月,当他发现同村赵某欲向陌生账户转账5万元“高息理财”时,立即运用反诈APP所学知识现场劝阻,并联系警务室核实,成功拦截一起电信诈骗案件。
如今,答大哥已成为“乡村法律明白人”队伍一员,他结合自身经历编写“拆迁款,捂口袋,天上不掉馅饼来!”等顺口溜,通过村委会大喇叭、院落会议等开展宣传,协助揭露3起针对老年人的诈骗苗头。在苏兴国的带动下,全乡培育86名“法律明白人”、42户“治安中心户”,化身“移动普法站”,带动群众自主安装反诈APP,实现诈骗类警情同比下降90%,23起潜在案件在萌芽阶段被群众主动防范,形成“一人懂法、全家守法、全村护法”的自治链条,构建起“小事不出格、大事不出村”的善治格局。
应急处突:最小单元筑堡垒,快速响应护平安
高桥警务室构建“1+2+3+N”警民联勤最小单元(1名民警+2名辅警+3名联防队员+N名治安中心户),针对农村“出警路程长”痛点,创新“线上先导+首接即处置”机制:接警后同步启动线上指导联勤队员赶往现场先期处置、民警线下携装赶赴现场的梯次响应模式。
2024年4月22日,红旗派出所接到群众求助,称一女子因为家庭矛盾所以在高桥红旗水库情绪激动、意欲轻生。苏兴国与同事立刻出发,同时联系联防队员赶往现场先期处置,联勤队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安抚工作,随后民警赶到,在两方的劝说下,女子放弃轻生念头。去年通过指导群众先期处置溺水、低血糖昏迷等紧急情况17起,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8分钟,获群众赠送锦旗9面。
专项训练强实战本领,一专多能显担当。高桥警务室,定期组织开展防暴处突、纠纷调解、野生动物保护等训练,2024年4月,联勤队员张大哥在野外发现受伤动物被困在灞临公路边的铁丝网中,得益于野生动物保护训练,他立刻认出这是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麂子,于是立刻联系民警,民警携带器材与联勤队员一同将受伤动物救出,并协助林业部门完成伤情鉴定、专业救治及后续放归准备,展现“应急救援+生态保护”的综合能力。
从田间地头到村院屋场,从科技防控到人文调解,高桥警务室的“四维工作法”如同四条坚实的“经纬线”,编织出乡村治理的“平安网”“幸福网”。在这里,民警既是守护平安的“卫士”,也是服务群众的“管家”,更是扎根乡土的“亲人”。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,用科技赋能治理,用真心换取民心,让“枫桥经验”在乡村热土上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,为乡村振兴筑牢稳稳的安全感。